社交的目的(用户需求)
如果遍历用户社交需求,并结合之前对微信功能的解构,可以分别列示各需求在微信中的满足程度:
通过上表可以清楚看到,微信在关于熟人间的“沟通、交通”、“刷存着感,想要被爱、获得关注”、“体现优越感”等方面均能较好的满足用户社交需求,但是在陌生人领域的“结交朋友、认识同类、唤起共鸣、扩展人脉”方面由于微信定位不同,所以满足程度并不够高,同时在“寂寞、无聊、打发时间”方面,也未能过多地展现出产品的可玩性和趣味性。
行文至此,已经对微信的“彼”做了较深入的分析,下文笔者将试图提出社交产品创新原则和未来的创新方向。
社交产品创新原则
1、以陌生人社交为突破口
如前文所述,微信已在熟人社交领域居于绝对垄断地位,后来者如想从熟人社交展开突围,只能是以卵击石。所以要想求得一线生机,陌生人社交必然为重要突破口。
而对于陌生人社交领域,玩法可以有多种,除了基于地理位置、阅后即焚、图片分享等已经成熟的社交方式外,其实还有很大空间可以被挖掘。
2、新奇好玩、广泛参与、持续使用
“新奇好玩、广泛参与、持续使用”可以说是一款社交软件成功的必要条件,追溯近几年突然爆红但又迅速陨落的社交产品,“脸萌”、“足记”也仅满足了“新奇好玩、广泛参与”,在“持续使用”方面,一直有心无力,这也就导致这类产品注定“短命”。而反观成功的社交产品,无一不全部具备这三项条件,微信、微博、陌陌,概莫如此。
3、互动方式上寻找亮点
社交的本质是连接和去孤独化,所以在用户的连接方式、互动方式,甚至在用户的身份上都可以谋求创新。
在上一节中提到,微信在“结交朋友、认识同类、寂寞、无聊、打发时间”等社交需求方面满足程度较低,而这也恰恰是留给后来者的机会。如果能从这些需求出发,并满足第2条“新奇好玩、广泛参与、持续使用”,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。
4、拥抱年轻用户
拥抱年轻用户,就是拥抱互联网的未来,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,其生活轨迹、获取信息途径、娱乐方式等等方面均与80后有着较大的差异,这些差异将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,从而直接影响其与人与万物与世界的互动,就像俗语里说的,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活法,年轻人代表的是未来,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面向的同样是未来,所以拥抱年轻用户,感受他们所知所想,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未来的社交产品。
5、沉淀用户,打造IM基石
正如前文所言,微信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在发展初期便以IM切入,构建底层服务,从此奠定产品基石,而作为社交软件的后来者,虽不能与微信正面竞争,但当新的社交方式吸引用户进场后,为保证用户及其关系网的沉淀,IM这块战略高地就不得不考虑了。